磁力反應釜結構簡介與工作原理
發布時間:
2018-05-15 10:00
來源:
磁力反應釜結構簡介與工作原理
1、主要由釜體、釜蓋、磁力驅動攪拌器、加熱器、閥門、固體加料口、內冷卻盤管、安全爆破裝置、壓力表、控制儀及升降裝置等部件組成。
(1)、釜體、釜蓋采用不銹鋼或其它金屬材料加工制成,釜體與法蘭采用螺紋聯接或直接焊接而成,釜蓋為整體平蓋或凸蓋,釜體與釜蓋的密封采用墊片或釜體錐面與釜蓋的球面線密封,兩者借用法蘭周向均勻分布的主螺栓通過擰緊螺母達到密封,密封可靠無泄漏。
(2)、磁力攪拌器:是由伺服電機驅動外磁鋼體轉動,外磁鋼體通過磁力線帶動內磁鋼體、攪拌軸及攪拌槳葉轉動,從而達到攪拌的目的。為了保證磁力攪拌器的正常運行,磁力攪拌器設有冷卻水套,當使用溫度超過100度時,需在冷卻水套之間通入冷卻水來降低溫度,確保磁力攪拌器的磁性材料不退磁。
(3)、加熱器:釜體外部裝有桶形的碳化硅爐芯,加熱電阻絲串聯其中,具有導熱效果均勻、加熱速度快等特點,出線通過接線座、電纜線與控制儀相聯。或者為電加熱管導熱油加熱,在釜體外的法蘭上焊接夾套,在夾套里裝入電加熱管導熱油,通過加熱管加熱夾套導熱油達到加熱的目的。或用遠紅外加熱器直接加熱或蒸汽加熱或水浴加熱等等。
(4)、在釜蓋的上部或側部配有進氣閥、取樣閥、測控溫裝置、安全爆破裝置及冷卻盤管等,外接閥門、壓力表等采用圓弧與圓弧線接觸或通過卡套直接連接,通過擰緊正反螺母達到密封或者直接用管件焊接而成;閥門為針形閥或球閥,配套按用戶要求;取樣閥通過裝入釜體內的插底管通過釜內壓力將釜內物料排出;冷卻盤管直接與釜蓋聯接,在釜蓋上的水咀通入水循環起到冷卻作用,冷卻盤管為蛇形管或U型管。
(5)、安全爆破裝置由爆破片夾持器或用安全閥裝配組成的壓力泄放安全裝置,當爆破片內側壓力差達到預定的溫度下的預定壓力值時,爆破片或安全閥即可動作泄放出壓力介質。
(6)、固體加料口的使用:用扳手旋開絲堵,裝完料應先用反應液體對料口沖洗,無金屬顆粒后擰緊絲堵,特別注意對加料口的密封線保持清潔。
(7)、升降裝置由底座、支桿、升降方鐵、絲杠、升降手輪等部件組成,當工作完畢時將釜體、釜蓋之間的螺母擰開,轉動手輪通過絲杠將升降方鐵及釜蓋升起;工作時轉動手輪通過絲杠將方鐵和釜蓋降下,后擰緊螺母即可工作。如果為法蘭快開式反應釜,請將法蘭上部的螺栓松開,將法蘭打開,轉動手輪通過絲杠將升降方鐵及釜蓋升起,后拔出左邊的固定銷,轉動后部的翻轉手柄將釜體翻轉到合適的位置,將釜內物料倒出。
上一頁
相關新聞
磁力攪拌反應釜的攪拌選擇和作用原理,磁力攪拌反應釜上用的攪拌槳有多種形式,如槳式、推進式,渦輪式,錨式,螺桿式及螺帶式,還有在槳式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布爾馬金式和法都拉式攪磁力攪拌反應釜拌槳,對這些攪拌槳使用的物料粘度及攪拌情況進行過敘述,現在要對反應釜攪拌槳上的葉輪的作用原理進行監督的敘述:當磁力攪拌反應釜葉輪攪拌時,葉面對流體施加壓力,使流體運動,由于各種槳葉形狀,葉輪尺寸和其安裝位置及運行時的轉
磁力反應釜的安裝與使用(1)、裝置地:高壓反應釜應安裝在符合防爆要求的高壓操作室內,在裝備多臺高壓釜時,應分開放置,每兩臺之間應用安全的防爆墻隔開,每間操作室均應有通向室外的通道和出口,當存在易爆介質時應保證設備地通風良好。(2)、打開包裝后檢查設備有無損壞,根據設備型號按后面的結構圖將設備安裝起來,加熱方式如果是導熱油電加熱,請按照使用溫度購買相應型號的導熱油(注意:導熱油絕對不允許含有水分)加
磁力反應釜控制儀結構磁力反應釜控制儀外殼采用成品機箱殼,所有電器元件均組裝入面板和底臺上,便于維護和檢修,面板上裝有總電源開關、成品PID溫度調節表、攪拌轉速調節按鈕;裝有電機電流表、加熱電壓表、工作時間顯示表、攪拌轉速顯示表等。箱殼后面裝有接電源、接加熱裝置、接電機、接測溫探頭、接測速元件等接線柱及插座等,并裝有電源總保險、加熱保險、電機保險等。1、溫度測量與控制??????????采用0.2級
磁力反應控制儀的安裝和使用1)、打開包裝箱后應先對磁力反應釜控制儀進行外觀檢查,是否有因運輸和保管不佳而造成損壞或銹蝕,將支腳撐開看控制儀是否水平,并檢查可動部分的動作是否靈活。(2)、按照控制儀后面板的接線名稱接線,每臺設備均需安裝接地線。(3)、在每次工作之后將攪拌轉速的數值調至零,以免下次開機電機過大容易將保險絲燒壞。(4)、加熱器加熱操作:請按照所配置成品溫度表使用說明書操作。(5)、轉速